未来养老市场规模超万亿,老龄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老龄化加速为养老产业带来巨大潜力,人口代际差异驱使市场节奏分化,养老产业正处在黄金时代的黎明。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养老政策重心在于整体产业补短板,产业发展节奏需分门别类仔细判断。具体来看,中国养老金体系日趋完善,养老金融市场大有可为;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市场时机未到,核心堵点是当前“50后”消费能力不足。
我国当前养老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我国养老产业可以分为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用品四大类。
我国目前推行“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而我国当前的养老模式现状是居家养老占市场份额96%、社区养老占3%、机构养老占1%,这意味着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社区居家养老及机构养老市场份额。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前景广阔,预计未来养老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0万亿。
1.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养老地产是指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相关的社会机构推出的能够满足老年人日常饮食起居、身体照护和精神照护需要以及社会活动需要,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良好基础设施保障,把房地产与健康医疗服务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房地产产品,如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护理院等。
我国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空置率过高、融资及投资运营成本高以及低档和高档养老机构两极分化等问题。具体而言,我国养老地产项目大多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四个经济圈,养老地产项目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养老地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养老地产项目空置率大于40%,川渝地区空置率达47.5%,而养老地产项目空置率一般控制在15%-25%之间才能够盈利,因此这一状况造成了大部分养老地产项目的亏损。
对于养老地产的融资,国内对资产证券化(ABS)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利用率不足,大部分养老地产项目仍旧受制于高价的土地以及招拍挂的主供应方式,这导致养老地产项目定价过高,从而造成融资成本和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当前,我国养老地产项目存在低端质量堪忧而高端收费过高,物美价廉的公共养老地产资源有限的矛盾。
2.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养老金融是指围绕社会成员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合,其涵盖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相关投资机构、相关企业及各类养老机构和组织等所进行的一切金融活动,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
关于养老金,2020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高达15.84%,其中委托投资资产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65.28%。
对于养老服务金融,自2018年9月13日首只养老目标基金FOF成立至2021年9月6日,公募行业共成立养老目标基金130只。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也进行了各种创新,构建出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多元化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截至2020年底,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共有127户家庭187位老人参保,保险公司已累计发放养老金1489万元。
而对于养老产业金融,当前主要是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产业专项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等政策性金融工具为主。
3.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的现实问题,我国对于养老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当前主要的养老服务需求包括医疗服务需求、护理服务需求和家政服务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及床位供给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到了35.8万个,养老机构床位815.9多万张。但总体而言仍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及养老床位缺口较大的问题。
4.养老用品发展现状
养老用品主要包括保健食品、老年服饰、日用辅助用品、养老照护用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等多种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根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的测算,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规模将达10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但目前,我国养老用品发展仍存在产品种类匮乏、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且存在高科技产品、无障碍设备、生活自助类产品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该类产品呈现空白。
养老产业相关政策分析
“十四五”规划将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养老服务”列为三大扩内需方向之一。养老金融重点强调老有所依,夯实养老财富储备,优化三支柱体系,助推财富管理发展;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篇幅最多,强调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等,补短板政策意图明确。
但结合现状可以看到,老年用品发展滞后,养老护工、养老床位距离“9073”目标存在巨大缺口。有效需求不足才是问题核心——当前老龄主力“50后”收入来源主要是基本养老金和子女收入转移,整体收入水平偏低,难以承担高品质老年用品和服务,无法推动市场有效扩容。参考日本“段階一代”的养老产业发展案例,只有等到“60后”和“70后”完全步入老龄及其后数年,相关市场需求才会迅速增长。
市场机会——医养结合
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决定了普惠型养老机构将成为发展重点,预计“医养结合”机构的占比将持续增加。发展社区养老将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未来或参考日本通过建设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服务型住宅或为社区养老发展的主要方向。
“医养结合”是把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养病和养生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就是要建立起“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照料”的闭环式服务链,使老年人既能够享受到降低和化解医疗风险层面的服务,也能够享受到满足生理心理需求层面的服务。对于居家养老模式,医养结合更多采取医护上门和使用居家养老智能产品等方式;对于社区养老模式,医养结合主要是提供托养和康复理疗;对于机构养老模式,则更多是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源,转型为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
但当前医养结合的发展存在三方面不足:
一是在供给层面医养结合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优质养老医护人员的短缺;
二是需求层面面临老年人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购买力不足,且医养服务报销体系尚未完整构建起来;
三是养老服务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存在困难,可能造成重大数据泄露问题。
总的来说,养老产业未来增量可期,养老金融发展契机可能早于代际转换;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需要耐心,直到代际转换完成。
无论个人需求还是相关从业,均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养老产业,整体产业静待花开,需要观察人口形势和政策方向,把握具体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