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上海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24民生访谈”直播间,就养老服务等问题回应百姓关切。
持续提升养老机构智慧化水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如何在养老服务领域体现新质生产力?近年来,上海持续打造智慧养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养老机构集成应用。2022年12月,市民政局出台的《上海市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中提到,到2025年年底上海将至少打造100家智慧养老院。
“2023年,上海市首批36家智慧养老院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蒋蕊表示,现在,智慧养老院包括六大板块——智慧入住管理、智慧餐饮管理、智慧健康管理、智慧生活照护、智慧安全防护、智慧管理运营,涵盖了老年人生活和养老机构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智慧养老无处不在,尤其体现在小细节上,有的养老机构将防走失芯片放入香囊中,很受老人们的欢迎。
蒋蕊还谈到,智慧养老院建设需要不断迭代更新,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让养老机构智慧化程度得到持续提升。
开展“老养残照护单元”试点
养老床位建设是民政部门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2021—2023年,上海市每年新增养老床位的指标都是5000张,2024年减少至4000张,改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的指标由过去的每年2000张增至2024年的3000张。
这“一增一减”是经过科学测算、评估和研判之后进行的调整。蒋蕊介绍,近几年,随着上海市养老床位供给的持续增加、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逐步加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不像之前那样迫切了,上海获得了养老服务增量和提质并行的窗口期。因此,在确保“十四五”总量指标完成的前提下,上海适当减缓养老床位的建设速度,下调新增养老床位的建设指标,同时强化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重点推进失能护理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目前,养老机构发展要求专业细分,需要针对个性化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这也是上海养老服务的品质所在。”蒋蕊谈道。
上海也在大力提升养老床位的可及性。蒋蕊提到,2019年上海市开始试点家庭照护床位,依托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家庭照护为基础,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使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类机构”的专业服务。“目前,全市已有近3000名老年人购买、体验了家庭照护床位服务。”
如何解决家有心智残障子女的老年父母群体面临的养护困境?蒋蕊表示,从今年开始,上海探索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中开展“老养残照护单元”试点工作,让老年人及其子女可同时入住并享受相应服务。
家庭适老化改造扩容升级
老年助餐服务由于便民利民,广受上海市民欢迎。“截至目前,上海市共有社区长者食堂350家,加上村(居)助餐点,每天助餐供应量已达20万客。”蒋蕊说,今年3月,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推进本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除了提出重点建设社区长者食堂、合理布局老年助餐点之外,还鼓励社会力量、餐饮企业积极加入,设置长者餐桌、开放社会餐饮资源等。
自2019年试点启动以来,随着宣传推广的不断深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适老化改造已被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所接受。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改造需求,市民政局不断对产品库和服务包进行扩容,产品库内容已从最早的200多种扩展至9大品类、350余种产品。适老化改造的服务供给能力也逐步提升,通过公开招募、资料审核、现场调研、专家审评等一系列遴选流程,目前已有数十家改造服务商和产品供应商。此外,市民政局还积极指导部分街道建设适老化改造样板间或体验点,让社区居民可以现场体验,享受便利服务。